有老读者也有新朋友 订阅一份报纸 满足不同需求

视频 光华台 2016-07-02 12:23:22

《老西儿漫画》封面

阿涛经常参加本报组织的“爱心送考生”活动

《红娘爱推荐》栏目“5·20主题策划”的封面

    

1 漫画忠粉感谢十几年来《老西儿》一直在连载

    张先生,48岁,私企负责人
    与晚报结缘时间:2000年左右

住在省城的张先生是一家私企的负责人,每天回家后,他的第一件事便是去小区的传达室取报纸。大约从2000年起,家里订阅了《山西晚报》,如今已形成固定习惯,一天不看报纸,似乎感觉缺了点儿什么。
    这么多年来,《山西晚报》经历过好几次改版,报纸版面、栏目设置等都发生过变化,但张先生所喜欢的《老西儿漫画》却一直在连载,简简单单的四格漫画,或者说家庭,或者讲爱情,又或者谈孩子,每一期的话题总能让人“呵呵”一笑,笑过之后,还能带给人不少启发和思考。
    每次拿到《山西晚报》,他都会先浏览下导读,或者通篇看下新闻标题,然后有针对性地仔细阅读。当下的时政新闻、体育新闻他都会看。此外,作为小说迷的张先生也喜欢追着报纸上的小说连载看。后来,晚报上独特的《老西儿漫画》成了张先生读报必看而且是首选的内容。渐渐地,漫画作者“王峰”的名字印在了他脑海里。
    有一年,听说王峰老师要举行老西儿漫画签售活动,张先生毫不犹豫地报上名。“万万没想到,居然有那么多人像我一样喜欢着‘老西儿’,喜欢王峰老师,签售场面真是火爆:排队等候签名的人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、下到五六岁的孩童,而且不少人都是有备而来,手里捧着自己积攒了多年的老西儿漫画剪贴本,满心欢喜地等待着。”张先生回忆说,他曾经无数次地在脑海里勾勒过王老师的样子,应该是个充满书生气、博古通今的老学究吧?可见到真人后,完全颠覆了他的想象,“王老师很谦和,平易近人地跟大家问好。现场聚集了那么多人很热,王老师头上不停地流汗,可他没有一丝抱怨,擦擦汗,继续认真地为每个读者签名。有的小读者很闹腾,凑在他两边,挤来挤去,作为一个与王老师年龄相仿的男人,我看着都觉得心烦,可王老师毫不介意,耐心地与每个读者交流,那一幕真让我感动。”
    之后,只要有王峰老师的活动,张先生都会参加。现场工作人员要是忙不过来,张先生就主动请缨,帮忙维持秩序。一来二去,张先生与“偶像”的距离拉近了,有时他会和王老师聊天,问王老师那么多有趣的漫画是怎么创作出来的,也会讲讲自己身边的趣事,希望能为王老师提供创作素材。张先生喜欢摄影,喜欢做画册,这一点,让他和王老师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。渐渐地,张先生从一名粉丝变成王老师的朋友。
    “跟王老师接触久了,更加欣赏他了。在我眼里,他像是‘邻家大哥’一样,没有架子,说话办事都很实在。”张先生说,关于“老西儿”的书报,他一直珍藏着。对于喜欢“老西儿”的读者而言,这些书报无形中有一种力量,激励大家更好地面对生活,思考人生。他真心希望王老师能出更多的好作品,希望《老西儿漫画》能多元化发展下去,让更多的粉丝从中汲取力量!

2 一家三口都是山西晚报的“老朋友”

    阿涛,41岁,自由职业
    与晚报结缘时间:2000年

住在省城的阿涛女士一家,很早便与《山西晚报》结下了不解之缘。从青年时期到现在,十几年的订阅时光中,晚报似乎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,看到晚报,犹如看到自己的老朋友一般亲切。
    阿涛在广告行业工作,业余时间喜欢摄影。每次翻阅报纸,她总会先看看里面的大幅广告,学习报面广告的版面设计和创意,欣赏里面的新闻摄影作品。
    她的丈夫虽然从事电力工作,却也喜欢舞文弄墨,每天都要细细浏览晚报,看完后会对内容进行初步筛选,把他认为有用的或者有趣的那个版面留下来。等到年底时,会重新翻阅这些收藏好的报纸,将里面的内容一一剪下,再根据篇幅大小细心地放在A4纸上,进行排版和粘贴,最后装订成册,一个剪贴本差不多有5厘米厚。做这样的剪贴本尽管费时费力,但阿涛的丈夫却乐在其中,剪贴本就是他的“宝贝”,里面都是他精心挑选出来的、能引起他共鸣的文章,比如《醍醐灌顶》《奇谈妙论》这类启迪人心灵的小短文。没事时,阿涛总会看到丈夫翻阅剪贴本。
    不知道何时,周围喜欢阅读的朋友们听闻了剪贴本的事儿,目睹剪贴本真容后一见倾心,纷纷向他索取,想要复印留存。后来,每到年底,大家都会追着阿涛的丈夫问,剪贴本啥时候能做好。在大家的“监督”下,阿涛丈夫做剪贴本更带劲儿了,最多的时候,一次送出十多本复印版。这些复印版,虽然做工不像市场上的书那样精良,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,它们是阿涛的丈夫及其朋友们都钟爱的东西。
    这样的习惯,阿涛的丈夫坚持了至少10年。近年来,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,阅读的渠道变多了,他的剪贴热情才慢慢淡了下来。但是,他们一家与山西晚报的缘分却从未间断。
    阿涛是一个热心人,每次看到报纸上的求助类稿件,她都会生起恻隐之心,立即打电话询问,想方设法地提供帮助。最关键的是,她不仅个人出资,还常常号召周围的朋友一起募捐。
    大概是当了母亲的缘故,这些年阿涛更注重参与一些与孩子相关的活动,像“六一圆梦”“爱心送考生”等,几乎每年她都会积极地报名参加。儿子长大以后,也跟上她一起为贫困地区的儿童买书本等学习用品。暑假时,她会带上儿子一起参与山晚组织的“大篷车”暑期旅游项目。喜欢摄影、写作的阿涛,还曾为“玩友靓相”栏目供过一年的稿件,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刊登到《山西晚报》上,她无比喜悦。
    阿涛的儿子今年9岁,也是晚报的一名小读者。从3岁起,姥姥就开始教他识字,每天都会给他读书。那个时候,孩子的识字量有限,晚报上的漫画最适合他看,姥姥常常拿着报纸上的漫画给他讲故事。后来,每次报纸一到,孩子就先翻阅上面的漫画。“《山西晚报》对于我们而言,不仅仅是捧在手里的一份报纸,更是多年来充实精神世界的良师益友。不管新技术、新媒体如何席卷我们的生活,我们都‘犹恋风流纸墨香’。因为在我们心里,一个家有一份报纸,才有雅致的感觉。”阿涛感慨地说。

3 单身姑娘想通过晚报找个合适的对象

    小孔,26岁,私企职员
    与晚报结缘时间:2015年

如今,移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,以电脑、手机、iPad等科技产品为载体的数字电视、数字广播、微博、微信等新媒体异军突起,不少年轻人都喜欢生活在多屏幕的交互世界里,一有闲暇,要么玩会儿手机,要么玩会儿电脑,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。但对于省城26岁的小孔而言,她更青睐于翻看散发着油墨香的报纸,喜欢浏览纸质媒体的感觉。
    小孔在省城一家私企从事计算机软件工程方面的工作。在她身边,都是年轻的80后、90后,每到午休时间,男孩们通常会打游戏,女孩们则抱着手机追剧或看视频,而小孔却选择拿起办公桌上的《山西晚报》,一篇篇地认真翻阅。
    她虽说是理工科女孩,却始终怀揣着一颗文青的心。上大学那会儿就特别喜欢看书的她,参加工作以后,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是对着电脑,一天下来,总感觉眼睛不舒服。所以,小孔要求自己,只要有空闲功夫,就尽量不对着电脑或者手机,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。这几年,她一般会通过阅读来打发时间,时不时地,她也会去报刊亭买些报纸,相比其他类型的报纸,她更喜欢阅读《山西晚报》,因为这份报纸内容丰富、文笔活泼,很接地气,可读性也很强。
    去年上半年,小孔注意到了《红娘爱推荐》这个栏目,这是给广大单身朋友们提供的相亲交友平台。按照报纸上的参与方式,她成了其中的一名会员。每周一的报纸出来后,她都会着重留意一下里面的单身信息,看看是否有适合自己的男生。
    今年年初,当小孔在微信群中看到《山西晚报》的征订消息后,便毫不犹豫地选择订阅。她说,与其每天在报刊亭零零散散地购买,不如订阅一年的方便。百十元钱对她而言,换取到这样一份长期的精神食粮,感觉比在外吃顿大餐划算多了!
    小孔在太原租房住,订报后,每天的报纸都会寄到公司。同事们都觉得很新奇,看着她手里的报纸,总会凑上前去问两句,偶尔也会借过去翻一翻。而小孔已经习惯也喜欢上了阅读《山西晚报》,喜欢里面的自采新闻,喜欢《红娘爱推荐》栏目,她期盼着自己能在山晚红娘的帮助下早日脱单!

本版采写 本报见习记者 冯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