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會輿論應只為真相與正義轉身

财经 光华台 2015-10-09 10:04:01

   如今的網絡時代裏,因為信息短時間內快速的傳播,以及一些信息和網民對輿論分析所引發的蝴蝶效應,讓我們覺得應接不瑕,有時輿論在瞬息之間的多次反轉,甚至讓人有措手不及之感。


   近日,外媒報道的一名中國遊客疑因在歐洲旅遊時留有“不文明遊客”紀錄而被美國海關直接遣返回國,其十年有效期的美國簽證也被注銷的新聞,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。但隨後,事件卻因當事女遊客接受媒體採訪而出現了反轉。該遊客表示,她此前從沒到過歐洲,更不存在什麼不文明記錄;而自己也不是被遣返,而是被拒入境,原因是美國移民官懷疑她有移民傾向(9月22日新華網);而因安徽大學生扶老人反被訛詐事件的多次反復,更讓整個事件的真相變得撲朔迷離,無從判定,社會輿論的多次反轉、各種説法、包括女大學生微博求證目擊證人、在網發上布的手寫事件經過以及心理壓力,包括目擊證人拒絕出面作證的消息,更是讓這次事件充滿了離奇的色彩。


   而之前網絡上所瘋傳的“成都女司機被暴打”、“上海小學生為老師撐傘”、“大連男子開房就被抓”等多起輿論反轉事件也接二連三地發生,特別是“成都女司機”係列事件,輿論由譴責男子暴力,轉為指責女司機違規變道,進而引發“路怒症”以及文明駕駛的深思。在諸上具有同類性質的新聞事件中,我們發現了一個共性,而這個共性是應當引起社會與網民們共同反思的,那就是,由于社交媒體的迅速發展與傳播、部分傳統媒體的不嚴謹報道以及網絡媒體“標題黨”造成目前網絡輿論本身極不穩定,眾多網民們很容易受到非真實信息和一些極端思潮的引導,各類碎片化、非理性甚至不公正、不真實的信息很容易就激起網民的負面情緒。有輿論認為正是因為輿論的施壓,才客觀上促使相關部門依法合理處臵事件。但更多觀點則認為,片面不完整的事件描述,不僅對當事人造成傷害,而且消耗了巨大的社會成本、耗費了太多人力投入、甚至消耗了很多人的正義情懷。所以,在當下呼吁網絡輿論回歸理性平和、呼吁網民增強警覺性、提升信息辨別能力與社會責任意識,已經成為當務之急。


   當一條信息在網上發布以後,網民們大多會有先入為主的思想,人們更相信首條信息中的有關説法與判定,從而形成思維的定勢,而因為追求點擊量,通過“臆想式”加工的一些碎片式、非理性或者網絡媒體“標題黨”的信息,又讓網民的情緒爆發到極點,在這其中,網民們並不知道自己已然是被這些信息所操控和擺布的群體,也不知道的思想已然被左右,完全失去了自主性。而之後經過媒體的深入核實,再次發布的真實信息反而容易被湮沒在之前的意識中。這時,就出現了事實真相反被網絡“思維定勢”所控制的局面。


   因為同一個事件而引發的社會輿論多次反轉,應當為我們整個社會意識和網民的思想拉響“紅色警報”,因為,我們不僅僅失去了了客觀分析的能力,更因此喪失了對真相的辨識能力,“霧裏看花”不僅沒有因為真相“陽光”的照耀而散去,反而更加得深重不可辯。為不讓更多社會輿論被一些不理性、非公正評判的綁架,我想,作為媒體和網民們應當增強三種意識:一是真相意識。這是最根本的,所有的事情都應當以事實為依據,以真相為準繩,沒有經過深入細致核實的信息不能隨意的進行發布,更不能因為追求點擊量在標題上做文章,用猜想或者沒有事實根據的推理代替事實,用少數代替多數,用相對代替絕對的言語,引發網民們的共怒,防止出現輿論出現非理性的“一邊倒”現象;二是慎言意識。一個人説話做事都要做到謹慎小心,一個媒體或者網站更要抱著對社會、對群眾、對網民高度負責的態度發表文章。一條信息、一個事件的分析更要做到有根有據,一條評論、一個跟帖都要謹慎,三思而下筆,不能隨意隨性而寫,更不能誇大其辭,歪曲事情的本來面目,因為不當的言論或者評論而引發的輿論危機與信任危機,很難在短時間內得以糾正;三是獨思意識。人的思想有時很容易受大潮流的牽引,做為網民應當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,樹立獨立思考的意識,盡量不受一些偏激言論和思潮的影響,有時也要多方求證,弄清楚事實的本來面目之後再做出理性的判斷和選擇。


   作為一個人,可以為善良和友善而華麗轉身;而作為社會輿論應當只為真相和正義而華麗轉身。要讓網絡實現清朗,不僅每位網民要理性思考,新聞媒體與社會輿論也應當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切實樹立正面的宣傳,引導正能量、好聲音。